1980年代以後出現了一些海外越人所拍攝與越南相關的電影,
例如,陳英雄的「青木瓜的滋味」、「三輪車伕」及「夏天的滋味」;
東尼-裴的「戀戀三季」;提摩西-裴的「戰地風雲」;
以及 維特-武的「第一個清晨」。
從這些影片中,我們大致可以出所謂的”離散社群”
對於祖國的想像與文化認同。
「陳英雄「可以說是國際影壇上一位重要的亞洲導演,
1962年出生於越南,12歲移居法國巴黎。
他最初讀的是哲學,
據說是因爲偶然看見一部讓他感動的影片後,
才決意改學電影。
他曾經拍攝過短片「南雄的妻子」和「望夫石」,
後者為一部21分鐘的短片,
曾經獲得1992年里爾國際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因而引起注意。
但是真正讓他受到世界影壇矚目的,
還是他在1993年拍攝的首部劇情長片:「青木瓜的滋味」。
陳英雄對熱帶地區鮮明唯美影像的掌握是許多影評人稱道的,
例如,他在「青木瓜的滋味」中所呈現的熱帶的氛圍,並不幽暗可怕。
而是綠意盎然、生氣蓬勃的。
影片的內容描寫少女在一個大家庭幫傭,後來成為少奶奶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在法國精心搭建的攝影棚裏攝製,
影片雖然講的是法屬時期的越南,但全片中卻看不出這樣一個時代背景。
評論者認為「陳英雄在這部影片中講述的並非現實中的越南,
而是一個被藝術純化的詩意現實,
是源自於陳英雄內心深處對於越南這塊亞熱帶故土的美好記憶,
並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和對鄉土文化的真切感,
賦予了它一種審慎的濃郁的東方美感」。
但在綠意盎然的影像之外,
他對越南的離散認同基調卻有東方主義的傾向,
可以說是一種「內化的東方主義」;
他對越南文化的認同、想像或是記憶是立於越南女性的無奈、堅韌性與從屬性上,
這也是許多海外越裔導演的一致視野。
先以這部電影來說,在這個大家庭中,
有一個終年足不出房門,威嚴並重男輕女的祖母;
一個無所事事,終日遊手好閒,
拿了全家生活費就幾個月看不見人在外亂搞的先生;
所有家庭的重擔是落在一個哀怨但任勞任怨地的妻子身上。
影片中有一幕是祖母(婆婆)教訓媳婦說,
妳丈夫會去外面找女人,那是因為妳自己不好。
而女主角之所以能「麻雀變鳳凰」,從女僕變成少奶奶,
因為她懷了男主人的孩子。
電影就在這個少婦有點滿足又有點陰謀的微笑中淡出結束。
另外一部陳英雄得獎的電影「三輪車伕」,
是以一名年輕的三輪車伕在都市中的遭遇,
用來描繪越南改革開放後的社會圖像。
這是陳英雄居留法國多年後第一次回到越南,
由於越南城市驚異的變化給陳英雄帶來巨大衝擊,
基於他對越南的多元、複雜、分化的反省而催生了這部電影。
雖然,影片中所呈現戰後西貢的社會氛圍,
是快速的社會變遷與現代化進程中所充斥的暴力和罪惡。
這部影片故事起源於兩位越南年長的女性,
在談論越戰苦難時的平靜與安詳,
她們所談論的內容和方式讓他十分震撼。
這兩位年長女性是越南社會中的「英雄母親」,
這是她們在戰爭中失去了三或四個為國捐軀的兒女而得來的頭銜。
在「三輪車伕」這部電影中,對白很少,以沈默居多,
劇中的人物當面臨巨大的衝擊時,也是一種泰然以對的表情;
這也反映了陳英雄對越南文化的認同,
是因為越南千年來歷經戰亂的歷史,
經歷過中國、法國與日本殖民者、內戰、美越戰爭,
以及西化衝擊所發展出來的社會性格。
陳英雄的「夏天的滋味」是繼「青木瓜的滋味」、
以及「三輪車伕」之後的第三部劇情長片
故事的內容,是關於三個姐妹家庭與愛情的探討,
這部影片的拍攝方式類似於「青木瓜的滋味」
同樣屬於導演唯美詩意的基調。
導演主要「以家庭關係為主要經緯,
透過比較私密的方式去觀察這幾個女性角色的生命與生活。
這部電影所設訂的時間背是當下已經開始改革開放的越南
但所謂的越南傳統家庭的倫理和性別關係仍可以在電影中看見,
幾乎所有的勞動工作都由女性來擔任,
主要的三位男性,大姐夫是攝影師、二姐夫是作家、兄弟是演員;
女性在勞動時男性則坐在一起喝咖啡閒
我們可以分別從「青木瓜的滋味」中那位屢次拿錢不告而別的男主人,
「三輪車伕」裡車伕死去的父親、沒有丈夫的大姊頭、
及「夏天的滋味中死亡中死亡」中死亡的雙親,
似乎有意凸顯女性在家庭中的主體性,但卻是從屬的主體。
影片中的勞動者全都是女性甚至女主人也是一樣,
而且一直都是是沈默寡言的在勞動。
在電影裡主角的階級並不重要性別才是重點,
片中的女性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來自男性的賜予,連知識都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