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etImage  

 

在還沒有深入閱讀”翁山蘇姬”傳記以前,

老實說,我對於緬甸的認知並不是很清晰,

只是知道它是一個軍人專制統治的國家,

產玉石,人民大半信仰佛教,此外還有一個長久被軟禁的翁山蘇姬。

至於緬甸的專制集權統治到底如何?

只能約略 從一些新聞媒體得到少量的資訊,

直到閱讀完”翁山蘇姬”傳後,

才知道緬甸從被英國殖民後,

歷經日本侵略、獨立、軍人統治幾個階段的歷史輪廓。

作為緬甸民主鬥士翁山蘇姬,其父親翁山遭刺殺身亡,

而她也因從事緬甸民主運動被軟禁長達十幾年,

並曾效法印度聖雄甘地,以絕食來表達抗議。

她爲了緬甸的民主,雖然她丈夫在英國病危,

緬甸政府礙於國際壓力要讓她出境探親,

但她怕出了國後就再也無法入境緬甸,

因此割捨了親情拒絕出境。

也因為她醫生致力於緬甸的民主及人權運動,

因此榮獲諾貝爾和平獎,但軍政府對她依舊態度強硬,

依然長期軟禁她,一直到二○一○年,才釋放她。

 

 

也因為受到這本傳記的影響,

讓我對於緬甸的歷史人文感到興趣,

上週到圖書館找書借書時,

在書架看到這本「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

簡直喜出望外,立刻將它借回閱讀。

作者艾瑪‧拉金,是一位通曉緬甸文的美國女記者,

她曾親身多次到緬甸實地訪查,

透過走訪喬治歐威爾以前在昔日英國殖民緬甸時,

擔任駐緬甸警察時的服勤路線,

針對緬甸的社會、人民與軍政府等實際狀況,

做第一手觀察與報導。

 

這本書的中譯本並不是太厚,

翻譯文筆流暢,尤其是在現今緬甸將正值改革開放之際,

有興趣想要多暸解一下緬甸地人文歷史的朋友,

可以到書店或是圖書館買(借)回閱讀。

以下是該書的簡介:

 

20130422144659    

 

「緬甸就像一個得了癌症的女人。她知道自己病了,

但她還是照常過她的生活,彷彿一切沒事一樣。

她拒絕看病。她與人交談,人們也跟她說話。

他們知道她得了癌症,她也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但沒有人說破。」

 

北韓之外,另一個備受關注的極權國度:緬甸”

半世紀的軍事統治,

讓曾是世界糧倉的緬甸陷入民不聊生的慘境,

也成為一個全民受到嚴密監控、

真實與虛假難以區分的詭異之地。

緬甸政府不但關押數量龐大的政治犯,

2008年的納吉斯風災也因為獨裁者的無能與阻撓,

造成14萬人死亡。2010年底,

長期遭到軟禁的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終於獲釋,

2012年初再次投入選舉,

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飽受蹂躪的佛塔之國,

是否能順利開始轉變?

 

名列二十世紀偉大政治小說家的歐威爾,

年輕時曾在緬甸駐紮五年,擔任帝國警察,

然而甚少有人提及這段經驗對他小說創作的影響。

他的《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

宛如現代緬甸悲劇歷史的寓言三部曲,

緬甸知識分子也因此稱他為「先知」。

 

本書作者拉金是通曉緬甸文的美國記者,

從九○年代起多次祕密到緬甸查訪,

她透過走訪歐威爾在緬甸的駐紮路線,

對緬甸社會進行第一手觀察,

甚至與當地知識分子組織讀書會。

拉金以優美的遊記散文,娓娓道出緬甸從英國殖民地、

獨立到被軍政府極權統治的悲劇,

不但巧妙銜接歐威爾的生平著作與緬甸的政治社會境況,

更生動呈現了當地人在高壓統治下的一言一行。

至於辦報章雜誌或寫書籍,幾乎都會被刪得體無完膚,

乃至他們看不順眼的一頁或數行,也隨時可能被劃掉或撕毀。

 

而本書,也將二十紀偉大政治小說家喬治歐威爾著作《緬甸歲月》、

《動物農莊》《一九八四》稍加爬梳與點示,

這可說是現代緬甸悲劇歷史的寓言三部曲,

緬甸人稱喬治歐威爾為先知。

而他年輕時曾在此駐紮五年,

擔任過帝國警察,是以體會自深,飽含諷喻。

 

這書不只是觀察深刻的旅行遊記,

更呈現出當地人在高壓統治下的一言一行,

這是外國遊客難以想像的。

 

看了此書,最大的感觸是:幸好我們生長在解嚴後的台灣,

不但思想言論自由,可以任意批評政府與官員,

不高興的話,還可投票換人做做看。

 

20100110110558  

 

延伸閱讀:

 

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Finding George Orwell in Burma〉小檔案

 作者:艾瑪.拉金

 原文作者:Emma Larkin

 譯者:黃煜文

 出版社:衛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6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艾瑪.拉金(Emma Larkin)

艾瑪.拉金是一位美國記者的化名。她在亞洲出生、成長,在倫敦大學亞非研究學院學習緬甸語文。以曼谷為基地,廣泛地以亞洲為採訪報導的對象。從一九九○年代至今至緬甸多次進行私下採訪。除了本書,亦有《萬事皆壞:緬甸的災變故事》(Everything is Broken: a tale of catastrophe in Burma)。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原名里克·阿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英國左翼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

《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為歐威爾的傳世作品。當中,歐威爾以銳目觀察,批判以史達林時代的蘇聯為首、被掩蓋在社會主義名義下的極權主義;以辛辣的筆觸諷刺泯滅人性的極權主義社會和追逐權力者;而小說中對極權主義政權的預言在之後的五十年中也不斷地為歷史印證,所以兩部作品堪稱世界文壇政治諷喻小說的經典之作,其影響絕不僅僅局限於文學界。他在小說中創造的「老大哥」、「新話」、「雙重思想」等詞彙,皆已收入英語詞典;而由他的名字衍生出的「歐威爾主義」、「歐威爾式的」等新詞,甚至成為日常通用語匯,可見歐威爾和其作品在英語國家的巨大影響。

由於歷史上東西方的對峙,喬治·歐威爾的作品經常被視為反蘇和反共的代名詞,因而在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遭到封殺。《一九八四》直到1985年才有簡體中文版刊行,且出版初期被列為「內部讀物」,只允許特定人群購買閱讀。

1903年喬治·歐威爾生於英屬印度比哈爾邦摩坦赫利(莫蒂哈里)一個政府下級官員的家庭,父親任職於印度總督府鴉片局,家境並不寬裕,歐威爾自稱家庭屬於「上層中產階級偏下,即沒有錢的中產家庭」。

1905年除了父親仍任職於印度總督府的鴉片局外,全家返回英國牛津的亨利。由於無力就讀貴族學校,1911年,歐威爾只能進入一個二流的私立寄宿學校聖·塞浦里安預備學校,寄宿學校帶有許多極權主義社會的特點,鞭子教育、等級制、恃強凌弱、規範化、反智等等。1917年,歐威爾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取獎學金,進入英國最著名的中學——伊頓公學,但他窮學生的背景使他備受歧視。早年的經歷令他同情社會底層,呼喚平等和人性解放思想的形成和對極權主義的認識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1921,從伊頓公學畢業後,沒有申請牛津劍橋獎學金,家庭經濟狀況無力供他升學,只得投考公務員,加入了英國在緬甸的殖民警察,服役五年。做為英籍警官,他享有很多特權,能夠近距離觀察審判、笞刑、監禁和絞死囚犯,這一階段的經歷讓他細緻地觀察到了人性中殘暴的一面;對西方地殖民主義政策產生了反思;更進一步地認識了極權主義。在緬甸的經歷讓他認識到了殖民主義罪惡的一面,並因此離開了殖民警察部隊。

1944年,經歷了西班牙內戰和反法西斯戰爭的歐威爾寫成了《動物農莊》一書,這本書成為歐威爾個人寫作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標誌著他的文字從單純地關注底層社會的生活,轉向了捍衛真正的社會民主主義,在1947年他為《動物農莊》烏克蘭語版的緒言中寫道:「在過去十年中,我一直確信,如果我們想使社會主義運動恢復生機,就必須得摧毀俄國神話。」此書早在1944年即寫成,但遭到四家出版社拒絕,直到冷戰來臨。

1945年,辭去《論壇報》編輯的職務,任職隨軍記者,赴歐洲大陸,直到納粹德國潰敗。奧肖內西死於英國。

八月,《動物農莊》出版,頓時好評如潮。

1946年到1948年,舊病複發並惡化,輾轉蘇格蘭數處療養,並寫作《一九八四》。

1948年,歐威爾寫成了他的傳世名著《一九八四》。在這部作品中,歐威爾描繪了一個極權主義達到頂峰的可怕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思想自由是一種死罪,獨立自主的個人被消滅乾淨,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受到嚴密的控制,掌握權力的人們以追逐權力為終極目標並對權力頂禮膜拜。《一九八四》出版之後歐威爾在給朋友的信中曾經提到過他撰寫這本書的初衷:「我並不相信我在書中所描述的社會必定會到來,但是,我相信某些與其相似的事情可能會發生。還相信,極權主義思想已經在每一個地方的知識分子心中紮下了根,我試圖從這些極權主義思想出發,通過邏輯推理,引出其發展下去的必然結果。」

《一九八四》耗盡了歐威爾的全部精力,在1949年該書出版後不久,1950年一月,歐威爾因肺結核(肺內一條血管破裂而大出血)去世於倫敦大學醫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e1963 的頭像
    shane1963

    鴻毅旅行社的部落格

    shane19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